黑竞赛屡禁不绝的背后专访首都师范大学薛海平院长探讨竞赛本义的回归
【北京,2023年4月15日】—— 尽管教育部门多次出台政策禁止“黑竞赛”,即未经官方认证的竞赛活动,但这些竞赛依然屡禁不绝,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本报记者专访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薛海平教授,探讨如何让竞赛回归其教育本义。
薛海平院长指出,黑竞赛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家长和学生对于竞赛的认知存在误区,过分强调竞赛的功利性,如升学加分等,导致对正规竞赛的需求增加。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通过举办黑竞赛牟取暴利。再者,监管难度大,一些黑竞赛往往隐蔽性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查处。
针对如何让竞赛回归本义,薛海平院长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理解竞赛的教育意义,减少对竞赛的功利性追求。二是完善竞赛监管机制,加大对黑竞赛的查处力度,确保所有竞赛活动都在官方监管之下进行。三是推动竞赛内容的改革,鼓励举办更多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竞赛,而非单一的应试技能。
薛海平院长强调,竞赛应当是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而非单纯追求名次的战场。通过回归竞赛的本义,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本次专访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黑竞赛现象的复杂性,并指出了实现竞赛教育本义回归的可行路径。相关措施的实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竞赛将更加健康、公正,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