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公共场所的吸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的一大隐患,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一群被称为“游烟族”的吸烟者,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不仅破坏了城市的文明形象,更对市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治理这一社会问题,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构建无烟环境,守护市民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在治理“游烟族”方面的举措、成效以及未来展望。
背景与现状
“游烟族”是指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的群体,他们不受固定吸烟点限制,常常在街头巷尾、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游走”吸烟,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共场所禁烟规定,还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增加了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风险,据统计,上海每年因吸烟导致的疾病负担高达数百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与“游烟族”的随意吸烟行为有关。
治理措施
为了有效治理“游烟族”,上海市政府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立法禁止公共场所吸烟:2017年3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这一法规的出台,为治理“游烟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
设置固定吸烟点:在部分室外公共场所设置固定吸烟点,并配备相应的标识和设施,引导吸烟者到指定区域吸烟,这些固定吸烟点通常远离人群密集区域和通风设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
加强执法力度: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违反禁烟规定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处罚,通过增设监控摄像头、加强巡逻等方式,提高执法效率。
-
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吸烟危害知识和禁烟法规,提高市民的禁烟意识,鼓励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内部禁烟宣传教育活动。
-
推广戒烟服务:建立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指导和帮助,通过专业的戒烟服务,帮助吸烟者成功戒烟,从根本上减少“游烟族”的数量。
成效与亮点
经过一系列治理措施的实施,上海在治理“游烟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
吸烟率明显下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上海市成人吸烟率已降至20%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执法力度。
-
公共场所环境明显改善:随着禁烟法规的实施和固定吸烟点的设置,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明显减少,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市民在街头巷尾、商场等公共场所几乎看不到随意丢弃的烟蒂和烟雾缭绕的景象。
-
市民健康意识提升: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市民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戒烟或避免在公共场所吸烟,这不仅减少了“游烟族”的数量,还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
国际形象提升: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治理“游烟族”方面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不仅提升了上海的全球形象,还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未来展望与建议
虽然上海在治理“游烟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上海市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水平,可以引进智能监控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公共场所吸烟行为的精准打击和有效管理。
-
完善戒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戒烟服务的投入力度和覆盖范围,为更多吸烟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戒烟指导和帮助,可以探索建立戒烟奖励机制等措施激励市民戒烟。
-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继续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吸烟危害知识和禁烟法规提高市民的禁烟意识,同时鼓励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内部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
建立长效机制:将治理“游烟族”纳入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中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和持续改进,同时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工作成效持续稳定提升。
上海在治理“游烟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和制度构建更加文明、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遵守禁烟规定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